2)九十七、驴和磨盘_大宋不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事,瞎眼人都能看出培养之意。

  李申之当然知道张浚的心思,也心领了张浚的好意。

  但是他现在,真的顾不上学这些。

  需要他解决的事情太多了。

  黄庭工作的效率很高,没多久就搞了一大批羊毛送了过来。

  羊毛想要纺成毛线,前期还需要许多的处置步骤。

  这些步骤没有先例,必须李申之去工坊里面亲自盯着,与工匠们一步一步地敲定处理步骤,最终得到满意的产品。

  首先洗毛的步骤,就遇到了不少困难。

  如果是农户自己家中洗毛,那没什么难度。无非是把羊毛揉成一个团,像洗衣服一样洗上几遍,然后再摊开晾干。

  李申之想要达到的,是全机械化的操作。

  也就是说,他想造一个设备,从这头把羊毛扔进去,从那头捞出来的就是干净的羊毛。

  用机械代替手工,这样的思路对古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。

  宋人早已广泛使用的水磨坊便是全自动操作,一台水车能带动好几个磨盘,不论是传动轴的理念,还是齿轮转换的用法,全都炉火纯青。

  李申之只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思路,如何让机器全程模拟人手的动作。

  比如说,在清洗羊毛之前,需要拍打羊毛,让羊毛变得蓬松起来。

  假若是一个从来没有洗过羊毛的人,让他第一次去拍打羊毛,这个人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。

  然而人类之所以能傲立地球生物圈,正是源自于其强大的学习能力。

  在拍打羊毛的时候,可能前几次拍打的效果并不是很好,但每一次都是学习的机会。

  第一次打的力道重了,第二次就轻点。第二次轻了,第三次就再稍微重点。

  尝试几百次以后,基本上就能熟练掌握拍打的力度。

  再经过几万次的实践之后,人甚至可以通过拍打在羊毛上反馈的力道,闭着眼睛就能判断出羊毛的蓬松程度。

  机器就不行了。

  这个时代的机器还不具备人工智能,更不会深度学习。

  这就需要造设备的时候,设定好一个固定的力度,这个力度刚好可以让羊毛蓬松。

  可这样又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:每一批次的羊毛都不太一样。如果全都用同一个固定力度,那么处理完的结果便会不同。

  于是乎李申之继续启发道工匠们。

  根据自己多年工科狗的经验,他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,两个都需要人工干预的办法。

  第一个办法,把拍打的设备造成可调节的,这样针对不同批次的羊毛可以灵活调节拍打的力度,使得产出的成品获得稳定的品质。

  第二个办法,是把原料羊毛进行预处理,让羊毛在进入机器之前便达到同样的品质。

  看上去第一个办法效果最好,可是最终工匠们选择了第二个办法。

  因为调节装置太复杂,短时间之内造不好。

  于是乎,第一条羊毛加工处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uan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